close
《歌姬》的舞台劇公演在上星期日(8月5日)晚上才剛結束,身兼腳本家和男主角二職的サタケミキオ就在昨天的廣播節目裡透露,10月12日將要上檔的連續劇腳本已經寫到第二集了,真是充滿幹勁的創作者。從他在TBS官網上的發言來看,對「歌姬」這個劇名似乎有所堅持,雖然TBS還在劇名後放著一個「(仮)」字,顯示他們真的很希望能把名字改掉(我想傑尼斯應該也是這麼希望),但我也很能理解サタケ身為一個劇作家,絕不願意因為某些媒體刻意寫了一些無視事實的惡質報導,就妥協地更改劇名的心情。
只不過這造成了一個問題:我常常必須向朋友解釋《歌姬》的劇情和日刊體育報上面寫的完全不一樣----男主角不但不會在戲裡和什麼歌姬談戀愛,而且從頭到尾沒有出現過歌姬這號人物,故事中也絕對沒有任何角色在影射某位唱歌像在割雞脖子的藝人。本來以為8月1日TBS正式發表新聞以後,這些問題都會消失,不過顯然官方新聞稿的內容太過陽春,和7月20日偷跑的日刊體育報那充滿戲劇性的妄想作文相比,實在讓人無法滿意,所以這幾天我一上msn,還是會有朋友問起:「你們家長瀨秋天要演的《歌姬》,到底是在講什麼啊?」
(我正在寫這文的時候,又有一個朋友問我這個問題了。我回答她:「故事是在說,一個失去記憶的帥哥,被海浪沖到沙灘上……」。)
雖然サタケ也在TBS的官網上表示:「為什麼我要為這齣戲冠上『歌姬』這樣的標題呢?各位只要看了戲就會瞭解。」不過我在想,告訴那些花四千日幣進戲院看三個小時舞台劇的觀眾:「只要看完戲就會明白劇名的意義」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觀眾來說是否也是如此呢?一部連續劇會演兩三個月,要如何讓觀眾在劇名讓人疑惑、看了戲也未必能很快找到答案的情況下,沉住氣欣賞劇情如何鋪陳呢?這對腳本家以及整個劇組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而且在媒體的誤導之下,很多觀眾心中對劇情內容已經產生不正確的預期了。另外還有一個令人不安的因素----這部戲將全篇使用土佐方言,不但提高了演員表演的難度,更是在考驗劇情對觀眾的吸力,很多觀眾是會因為聽不順耳的腔調而轉台的。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サタケ堅持原本的舞台劇劇名,在我看來多少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同時對我來說也很麻煩----因為我沒看過這齣戲,所以無法回答朋友「到底誰是『歌姬』?」這樣的問題,只能根據我看到的一些觀劇心得,告訴他們誰不是歌姬:歌姬不是指相武紗季所飾演的女主角,所以我們不會聽到她在戲裡唱歌,她也不會藉此機會以歌手身份出道;歌姬不是指男主角的女兒(雖然她的名字聽起來很像歌姬),所以sanspo和hochi的報導也都寫錯了。
從官方網站的故事大綱來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歌姬」是劇中一部電影的片名。根據在網路上看到的觀劇心得,我把比較詳細的故事內容整理過後寫在下面,如果不怕雷的話,請把文字反白來看(貼上來以後才發現一個問題,我不知為何無法在這個頁面上按左鍵選取。如果有人跟我一樣的話,麻煩按右鍵然後點全選吧)。不論「歌姬」到底指什麼,故事本身看起來很不錯,可以想像為何看過的人都說「感動得淚流不止」、「就像歡笑與淚水的千層派」……
在高知縣土佐的漁村裡,一座名為「獵戶座」的舊戲院靜靜佇立在角落;抵擋不了時代的潮流,過去曾有過風光歲月的戲院也將要面臨閉館的命運。根據一個月前逝世的戲院所有人----松中鈴的遺言,這裡裡放映的最後一部片是1960年代製作、名為《歌姬》的電影,內容是以一名因戰爭而失去記憶的男人為主角的純愛故事。閉館前夕,一個名叫小泉雲雀的女人,帶著兒子從東京到土佐,專程來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對這兩個女人而言,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於是時空背景從現代拉到昭和三十年代(1960年代),男主角是十多年前漂流到土佐海邊的軍人,因為戰爭中所受的創傷而喪失記憶,完全不記得自己是誰,而「獵戶座」戲院的人們收留了他,替他取名為「四萬十太郎」,並且讓他擔任電影放映師的職務,太郎就這樣和漁村裡的人們一起和樂地生活了十多年。舞台劇的前半段走喜劇路線,描寫他們充滿歡笑的生活,據說每個角色都很有特色,也很可愛;男主角喜歡的女孩就是松中鈴,這角色是標準的ツンデレ風,而且愛在心裡口難開,太郎和她的純愛故事就在打鬧嘻笑中進行著。
到了後半段,轉折點出現,從這裡開始變成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一個女人來到村裡,她知道太郎的過去;太郎原本是特攻隊員,而在受徵召上戰場之前,還是大學生的他就結婚了,妻子美和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雲雀。戰爭結束了十多年,美和子甚至以為丈夫已經死了,但心裡還是想著「只要一直一直思念著他,一定會在某個地方相遇」,只不過在命運的捉弄下,雖然丈夫奇蹟般地出現在自己眼前,卻一點也不記得過去的事了。接下來,就到了讓觀眾開始拿面紙出來抹眼淚的部分----在美和子不斷的努力下,太郎慢慢拾回了失去的記憶;他會選擇留在已經生活了十多年的土佐,還是和美和子一起離開、回到自己的過去重新開始另一種生活呢?……
以上就是舞台劇的劇情,我看過比較詳細的大概也只寫到這個部分,也許再寫下去就是大雷了吧。
サタケ在2004年就寫了這齣戲(當然,劇名從一開始就是《歌姬》),當年只作過六場公演,獲得很高的評價,而且在業界非常受歡迎;磯山晶看過他的表演以後,2005年找他來演《虎與龍》。2006年年底,此劇針對業界人士舉行過不向一般觀眾售票的非公開演出,長瀨就是在那時候看了這齣戲,今年夏天再次公演的時候又看了一次。劇團工作人員指出,這部戲非常搶手,每個電視台都很想買到改拍成電視連續劇的版權;最後被TBS買到,可能是因為サタケ和磯山的交情,以及他之前透過《流星花園》而和TBS建立的合作關係吧。
本來在《My Boss.My Hero》之後的第一部戲,多少還是會期望他接個很通俗、很「金光閃閃」的戲碼,或是乾脆像這幾年流行的,找個經典漫畫或暢銷小說來改編最好了----結果讓我望穿秋水地等了一年,他還是接了這種看起來很小眾的戲。在我的想像中,這拍出來的感覺應該會很像某部我愛得不得了可是視聽率低到嚇死人的戲……還是不要把那部戲的名字講出來,免得一語成讖。神啊,看在智也從十一年前的白線流以來,第一次演純愛劇的份上,請多給他一點幸運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